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首页 -> 邀请方案展示 ->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邀请路一鸣导师方案

http://www.xiaomei.cc 12-07

学校

西南民族大学

所在省市、地区

四川成都

社团名称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

负责人联系方式

 

邀请导师

路一鸣

邀请时间段

2010年12月

讲座方案(必须包含主题、形式)

参考主题:全球媒体交流沟通的特点与趋势

主题解释: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联系日益增多,各国加强合作满足各方需求。如今,各国各媒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国怎样通过媒体树立自己国家的国际形象,以及怎么样排除其他国家媒体对本国报道的片面情况。怎样把握这种契机让我们新闻媒体与世界接轨,学习先进媒体经营理念,培养怎样的人才来应对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需求。

导师亦可自选主题。

形式:讲座为主,先由两位导师分别陈述自己的思想,再与现场的同学做互动。

       (活动流程仅供导师参考)

 活动流程:

12点---14点:会场布置,人员、物品等就位

14点---17点:导师演讲

17点---18点:现场互动环节

18点---21点:合影留念,具体行程由导师安排

宣传方案(必须包含:前期网络、海报、传单宣传,现场速录、摄像、采访成稿,后期媒体推广落地,并总结提交)

前期宣传:

网络:在校媒采通、校媒网、人人网、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BBS、QQ微博、新浪微博上发布导师来校的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导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演讲内容,演讲时间、地点等详细介绍。

报纸:通过西南民族大学报、可联系的各个学院院报,新闻系系报发布导师来校演讲信息,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导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演讲内容,演讲时间、地点等详细介绍。

海报、传单:

(1) 西南民族大学新老校区及太平园校区所有的食堂公告栏,每个寝室楼的寝室公告栏都会张贴面积大小为1开的海报;

(2) 校园悬挂横幅;

(3) 校园广播播放导师来校讲课信息;

(4) 并于导师来前一周开始分发传单,传单到寝室,人手一张,并于下课时间在四个校门分发。

以上方式中,海报、传单内容主要包括导师的个人基本信息,演讲内容,演讲时间、地点等详细介绍等,分中、英、藏、彝四种语言。

现场:联手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西南民族大学电视台进行现场的全程跟踪录制,

并于演讲结束后以节目的形式呈现,扩大影响力。

采访: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四川报业集团记者于演讲结束前后对导师进行采

访,第一时间以微博等形式呈现,新闻网上第一时间发布消息。随后将进行花絮、

侧记等的报道,在校报、川报集团报纸、网站上呈现。

后期:所有的视频、文章将在校报、新闻网、人人网、校媒采通、“未来讲堂”网站上发布。

社团简介(必须包含性质、主管部门、规模、举办过的品牌活动)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记者团是隶属于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由本校各年级大学生组成的学生新闻组织,担任着学校大部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任。经过3年的发展,记者团已经成为了校园的一支重要的新闻宣传力量,在校内逐渐具有了知名度与公信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活跃在校内外的各条新闻战线上。

新闻中心记者团由宣传部直接领导,这就决定了记者团与一般的社团的不同之处,它更多的肩负着学校新闻宣传的使命;与学生会、社团相比,它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同时要求学生记者具备更高的素质。由于这些年学校处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记者团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使命和任务。也在校报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2002年6月1日,校报大篇幅的报道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先生偕夫人访问我校并捐助我校贫困大学生的消息,其后四川蓝剑集团、宋庆龄基金会、肯德基基金会、民族英才基金会等组织对我校贫困学子的资助相继推出报道,充分体现了来自社会各界对我校学子送来的温暖。

2003年学校实现了建院以来跨越式的发展,学校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落成及学校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合作、倾力打造大型文艺晚会“放飞希望——走向西南民族大学” 晚会四件大事成为校报对内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

 2004年,本报在5月10日第三版强力推出“师生公话学分制”专版,权威解读了学分制改革的好处,也让相关领导听取了师生们的想法,为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时值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年之际,本报在三版四版推出“伟人挥毫写青史”专版,怀念邓小平同志关心我校发展两次为我校题词的难忘岁月。5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视察我校,6月14日,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同志视察我校,本报分别在6月10日和6月20日对这两次视察进行详细报道,记录了国家领导人对我校成长的关怀。

2005年,西南民族大学在祖国成立56周年之际,招齐了56个民族的学生。本报9月20日在四版开辟专版,记录了我校56个民族师生大团圆的喜事。

2006年,本报在6月1日头条刊登了西南民族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消息,以及“十三件大事铸就‘十五’辉煌”的文章,展示了学校五十年来特别是十五规划以来所取得的成就。12月8日,本报详细报道了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团赴台访问交流的情况,见证了海峡两岸深厚的情谊。

2007年,本报跟踪报道新校区北区的建设以及老校区的改造,让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了解学校建设情况。并在2007年10月5日(复第372期)新生阅兵和新校区落成的专版,报道了我校这次双喜临门的盛事。

随后“星光大道”走进我校举办了《扬帆新征程》大型文艺晚会,《西南民族大学报》在四版图文结合进行报道,将此次晚会的精彩搬上了报纸。

2008年,年初,当严寒侵袭大地,本报第一时间策划了针对南方各省雪灾的抗击雪灾专版报道,推出了以“我在重灾区”为主题的雪灾专版,以民大学生记者的亲身经历为报道的角度,报道了灾区的情况,引导读者关注南方各省雪灾的各个方面。为抗击南方各省雪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西南民族大学报》第一时间报告了学校在地震期间的情况,缓解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担心。

   地震期间,《新南民族大学报》在2008年 5月25日发布地震稿件9篇,6月5日发布地震稿件 6篇。及时发布了师生安全转移的消息,让家长能够放心,并且通过报纸公布了房屋建筑质量检测的评估报告,让学生和老师们能够安心的上课。《新南民族大学报》响应上级号召,积极策划和参与了地震期间学校感人事迹的系列报道和优秀志愿者的系列报道。获得师生好评。

其他说明(有何说服导师的理由?)

1. 作为一所拥有56个民族的大学,不同民族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疑惑与不解,老师前来讲课,使得师生们在授课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消除疑惑,同时又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2. 两位导师作为当代传媒的领军人物,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在此期间,一定有很多的经历与感受与老师同学们分享,给老师及同学们启发。民大的学子们是有志向为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传媒事业做贡献的一群青年,老师们前来讲课对于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传媒事业的发展也是一种鼎力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