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首页 -> 活动报道 -> 正文

民谣歌手周云蓬“周公解梦”

http://www.xiaomei.cc 04-14

  “谈到梦想,如果自己的内心不自由,根本无从谈及梦想二字。我觉得一个内心相对自由的人才拥有谈论梦想的资格和潜力。”2011年4月8日,诗人、中国民谣代表性歌手周云蓬以未来中国导师的身份坐在讲台上,面对300余名青年学子,从容、平静地阐述了自己对“梦想”的点滴思考。当日,未来中国·领军人物大讲堂走进华东理工大学,青年作家路内对话民谣歌手周云蓬,就“梦想”一题“周公解梦”。

  “领军人物大讲堂”是由未来中国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活动。主办方未来中国提倡“智力公益”,该组织邀请国内外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作为青年学生的导师,走进大学校园,以自身的生命实践和思想精华为年轻人来到务实的启迪与引领,助力中国青年成长。此次未来中国携民谣歌手周云蓬、作家路内走进华东理工大学,是“领军人物大讲堂”2011年“梦想”系列的第三场。

  黑暗中的歌者

  周云蓬9岁失明,在韩寒主编的那本广为人知的杂志《独唱团》上,周云蓬回忆自己视觉中的最后影像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坐在未来中国的大讲堂之上,周云蓬一身休闲打扮,手拎一瓶黄酒,他一脸诚恳地说这是为了镇咳和掩盖紧张,顺着作家路内的问题,这个已居不惑之年的东北汉子开始描绘自己过往的生活与追逐的梦想。

  “我不喜欢用成功这样一个词去衡量创作,因为成功是一个很静态的词,所以应该叫做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周云蓬描述自己是一名“候鸟歌手”,他说自己喜欢靠演出到处旅行,“冬天就去南方,夏天就到北方,秋天就去海边或者云南。能够经常去旅行,是我小时候的梦,到现在这个梦基本上实现了。”

  “我很年轻的时候,是梦想着当作家的。”周云蓬谈到自己出版的诗歌散文集时表示,由于大环境的影响,80年代的他,也心怀作家梦,“那个年代,好像文艺青年都要当作家,成为一名作家是最远大的梦想。”于是,从9岁开始,周云蓬开始靠耳朵来“看书”,依靠想象力来“看世界”。

  大学毕业后,文艺青年周云蓬又顺应潮流,背着琴,怀揣五六百元钱只身来到北京,“那时我住在圆明园附近,在街头唱歌,每天也读书,我觉得那段时间过的是很浪漫的。”周云蓬笑着说,之所以没有坚持那个“作家梦”,是因为“为了谋生我不可能在路边靠朗诵诗歌赚钱,唱歌基本上生存率更高一点。”等台下的笑声消退后,周云蓬略显兴奋地说道:“现在出了一本书,也是一个圆梦,对自己当年向往成为一名诗人的回归。”

  在周云蓬的世界中,基本上靠听觉来获取信息,所以他说自己能够从文字当中感受到音乐性,“那种节律、律动,我觉得文字和音乐是相通的,所以我过往所追求的梦想,无论音乐还是文字,其实殊途同归,就是对听觉上幸福的一种追求。”

  现实的人一点都不幸福

  “我觉得一个内心相对自由的人才能有谈论梦想的资格和潜力。”周云蓬的新书被出版社删减了一部分,“这些内容并不是新闻出版署要删,编辑心中就会有一个绳子,其实这个绳子存在每个人的心中,有时候觉得这句话不能说,那件事不能做,往往是自己内心的绳索把自己拴住了。”

  周云蓬认为太现实的人是不幸福的,“中国人民的口头禅是,你现实一点吧,别老做梦了。其实一个现实的人一点都不幸福,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种有梦想有想象力的人。”他说现实的人太过于枯燥,像没有“润滑油”的机械,在他的心中,梦想也不是很奢侈的东西:“梦想不一定就是要用来实现的,关键是要有,因为你在走向梦想的过程是最有意思的。”周云蓬比喻心中的梦想就像一扇窗户,窗户并不是用来走出去的,而是用来看风景的,是用来照亮自己生活的,无论陋室多寒酸,至少需要有这样一个类似窗户的梦想。

  “我听不认同我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觉得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就挺郁闷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还要我们做同样的梦想挺可怕的。”周云蓬表示,哪怕是好的梦想,也要有差异性,“好的东西也应该有差异,什么最可怕?我觉得任何东西都一模一样才是最可怕的!”

  “我觉得同床异梦更好,这当然是个比喻,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周云蓬抿了一口黄酒,说完这句话,台下的掌声更响了一些。

  “希望大家尽量不要成功”

  嘉宾主持路内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周你什么时候放弃过梦想?周云蓬用了一个词来比喻放弃梦想时的状态——麻木。“进入那种平台状态最容易让人失去梦想,生活处于一种很平缓的惯性,处于生活的小幸福的麻木中,你的创造力会越来越衰退,越来越没有想象力。”他以歌手为例,认为一个歌手在演唱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唱错,而是唱“油”了的那种状态,“看似完美,其实就变成了一个衰老的标志,没有缺陷,可能就是‘油’了”。

  由梦想这个题目,顺其自然的,两位嘉宾将谈话的关键词聚集在“成功”二字上。“根本就不要相信成功人士,我觉得没有什么成功人士,成功人士是虚构出来的。其实我不喜欢生活中所谓的成功人士,我更喜欢成功他妈——失败。”周云蓬这样表达了自己对成功的看法,在稍显漫长的掌声和笑声之后,他又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了失败者的可爱,他认为,在艺术形象上,失败者往往比成功人士更具色彩和吸引力。

  “我真的不喜欢成功这个词,我希望大家尽量不要成功。当然并不是说大家要失败,我希望大家永远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做一名有趣的人,做一名正常人

  周云蓬说,有梦想的人生应该更“务虚”一些,“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应该更务虚一点,为什么每个想法和行动都要很有用呢?必须要有结果呢?”周云蓬提倡那种有想象力的生活,哪怕赚钱也是有想象力的去赚钱,“不是说越穷越光荣,不是说越穷越像个艺术家,每个人应该多赚钱,把自己生活过的更好一些,但是以你自己是否幸福为原则。”

  周云蓬被《南方周末》评为“音乐公民”,这得益于他一些歌曲中所折射的人文关怀。周云蓬对社会上称赞他的一些评论不置可否,他认为是现在的社会底线太低了,“我们往往做一件正常的事情,比如一个官员很清廉就觉得了不起,但是当官的就应该清廉。所以我呼吁大家做一个正常的人,看到不对的东西就表示出年轻人的愤怒,发脾气,批评这个事情,这才是正常的人,而不是像一个老人一样很圆滑。”

  讲座未毕,周云蓬手中的那瓶黄酒已经见底。在提问环节,周云蓬安静地倾听同学们提出的对音乐、文学、信仰、梦想的问题,不想谈或者不熟悉的领域就一句带过,并不装作得很懂得样子发表一串看法。

  您怎么看待中国的摇滚乐圈?

  您如何看待信仰这个问题?

  梦想有好坏之分吗,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为什么读书?

  您的主见和独立思考来源于哪里?

  中国民谣的现状和生存前景如何?

  ……

  眼睛失明,心底透亮。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周云蓬通过语言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从容、豁达、不卑不亢,小心地拒绝那些明亮的标签和赞美,不为名声所累,不为苦难弯腰。传递思想,分享生命,周云蓬以自己半世的生命探索为源点,向青年人展示着自己对生命、梦想、审美的思考。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